注册有礼
< 返回资讯中心

5G+北斗双壁合一,未来不可限量!

发布人:中嘉和信 发布时间:2020.06.30 来源:中嘉和信

623943分,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是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的“收官之星”,北斗也正式开启了中国自主导航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的序幕。

、北斗梦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全世界仅有的能够提供全球导航定位的四大卫星系统之一,其余三家是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和欧洲Galileo

美国GPS卫星系统1994GPS完成全球组网,全球覆盖率高达98%;俄罗斯GLONASS,前苏联于1995年完成组网,2010年正常运行;欧盟GALILEO,欧盟于1999年初正式推出伽利略计划,现已基本实现全球信号覆盖。

芯片一样,中国在很多领域由于起步较晚,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别人卡脖子的状态。导航定位系统市场也一度被美国的GPS系统垄断。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就在着手构建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1983年,陈芳允院士提出了“双星定位系统”的设想。1994年,北斗导航系统正式立项。2000年,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正式发射。

中国在卫星导航系统上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1.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3.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2035年前还将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
二、攻克多个关键技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

据介绍,“北斗三号”系统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3颗地球静止轨道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共30颗卫星组成。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刘经南带领团队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攻克北斗卫星系统多个关键技术,解决了“北斗二号”卫星姿态转换期间(每半年约15天)不能服务的问题,建立了亚太地区首个北斗高精度国际分析中心,实现了我国北斗异构星座高精度数据处理关键技术的自主掌控。北斗系统自提供服务以来,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融入国家核心基础设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卫星数量逐步增加,加上地基增强系统,北斗导航系统的定位能力从以前的10米到5米,提高到厘米级。“有了高精度定位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变成时空智能的基础设施。”千寻位置首席执行官陈金培认为。
三、5G+“北斗”

5G和北斗作为“国之重器”,在新基建大背景下,注定产生交集。

北斗导航的主要功能,首先是导航定位的功能,在不通过像星基增强和地基增强的情况下,精度可以达到7~8米左右。后续随着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提供服务,它可提供米级、亚米级、分米级,甚至厘米级的服务。其次是精密授时,利用高精度的铷原子钟、氢原子钟,可以向用户来提供到纳秒级别精度的时间同步。此外,短报文通信是北斗系统特有的功能。在没有网络信号的条件下,可以实现类似于发短信的功能,可以解决在没有网络信号下的通信问题。高精度测量测绘、无人机、智能汽车、手机物联网导航等领域,都将成为北斗导航的热门应用市场。5G是智能化时代的基础设施,其“极高速率、极大容量、极低时延”的特征可为满足未来虚拟现实、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应用需求提供基础支撑。北斗则是唯一的全球性、高精度时空基准。其全球性的特点,能实现全球时间的精确同步,可以在广域甚至全球把感知时间和位置的能力赋给5G5G+北斗”的结合,最重要的是实现信息的时空位置可感知、可计算、可量测、可控制。两者的结合既充满机会,又充满挑战。5G和北斗的融合是基础能力的融合,有了这种基础能力的融合,可以带来许多产业转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都离不开北斗,也离不开5G,技术的融合必将带来全新的应用场景,进而催生新需求,未来的市场空间将无可限量!

相关文章推荐《数字时代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的区别

热门新闻

版权所有©2023年北京中嘉和信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京ICP备09037838号-6京公网安备11010602104635号